[endif]-->;

专业介绍

专业介绍

当前您的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专业介绍 - 正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国家级特色专业)

日期:2023-07-31作者: 浏览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始建于1993年,包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软件工程专业及物联网工程专业。2005年计算机应用技术批准为二级学科硕士点,2009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被教育部批准为国家二类特色专业,2022年获批黑龙江省重点建设专业,2020年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0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被批准为一级学科硕士点。学科拥有2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个省级工程中心和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

1. 学科简介

现有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硕士点,农业人工智能二级学科博士点、农业工程与信息技术非全日制硕士学位点,农业人工智能为双一流学科支撑平台建设项目。2022年农业人工智能学科入选省新一轮培育学科建设名单。

本学位点成员42人,其中正高级7人,占16.7%,副高级24人,占57.1%,中级及以下11人,占26.2%。本学位点博士生导师5人,占总人数的11.9%,硕士生导师19人,占总人数的45.2%。导师队伍中,56-60周岁2人,46-55周岁10人,36-45周岁7人。成员中45岁以下22人,占52.4%(超过50%)。具有博士学位教师30人,比例为71.4%,在其他高校完成一级学位教育的教师20人,比例为47.6%,具有连续一年以上境外学习经历的人员比例为19%。本学位点形成了一支年龄、学历、学缘、职称结构合理,富有朝气的创新型队伍。

现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1人、黑龙江省教育部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黑龙江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首席科学家1人、黑龙江省数字农业技术(肉牛、奶牛)协同创新推广体系(主任)专家8人,黑龙江省高层次人才5人、黑龙江省优秀青年人才1人、黑龙江省高校创新人才3人、硕士生82人(学硕68人、专硕14人)、博士生11人。

学科始终秉承“突出特色、注重创新、发挥优势、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师资队伍建设为抓手,以提升科学研究水平为重点,以培养高水平信息技术人才核心,以建立一流的农业信息技术学术高地为目标,以服务国家和地方经济建设以及现代农业发展为宗旨。经过多年的建设与发展,已形成以计算机技术为基础、以与农业交叉融合为特色优势学科。立足计算机科技发展前沿,坚持“特色鲜明、内涵发展、融合创新”的学科建设发展理念,依托东北农业大学的农科优势,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与农学、畜牧学、食品科学等传统农业学科进行有机融合,已经形成了以“机器学习与模式识别”、“大数据处理与分析”、“嵌入式系统与智能控制”为代表的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科学研究方向,并在“农业人工智能”“智慧畜牧”领域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课题,研究成果已经在黑龙江省大面积推广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及社会声誉。

2. 人才培养目标

学科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思想道德建设为基础,加强学术引导,注重学科交叉融合,着力于学生应用能力、计算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构建高层次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建立健全学科研究生培养相关制度。

3. 生源情况

目前研究生生源充足,多来自全国各地的211及普通本科院校,也有少部分来自985院校。除计算机等本科专业外,也有大量其他方向及专业的学生,基于交叉学科的培养也为本学科在发展农业特色教学过程中提供了重要的生源基础。

4. 国内外影响

学科广泛开展国内、国际学术交流与技术合作,与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等国内知名科研院所共同承担了多项国家级课题,并与英国精准农业工程创新中心联合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项目,经过不懈努力,学科已在农业人工智能、智慧畜牧领域保持国内领先水平地位,并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

5.学位点负责人简介

沈维政,教授,博士生导师,目前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农业农村部“神农青年英才”,农业农村部东北智慧农业技术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黑龙江省数字农业协同创新推广体系主任专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负责人,东北农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带头人、“杰出学者”,《智慧农业(中英文)》、《AnimalResearchand One Health》编委,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信息技术分委会常务理事,中国自动化学会智慧农业专业委员会委员、黑龙江省计算机学会专委工作委员会副主任。

自任职以来一直从事农业信息技术研究,近年来重点在奶牛养殖信息智能感知技术与装备、畜禽养殖环境在线监测与智能调控、奶牛精准饲喂技术与装备、畜牧大数据与知识工程、互联网+现代牧业等智慧畜牧领域开展研究工作。先后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黑龙江省重大科技攻关等项目17项;获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自然科学三等奖2项、畜牧科技成果一等奖1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及软著35项;制定标准4项;发表学术论文77篇,其中SCI/EI收录52篇;出版专著2部。

作为团队负责人,组建了一支“畜禽健康养殖数字化技术与智能装备”校级学科团队,团队紧密结合畜牧生产实际需要,以多学科交叉融合为突破点,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与英国精准农业工程创新中心、比利时鲁汶大学等国际知名学术机构建立了合作交流机制,联合开展智慧牧场生产关键技术的研究工作。团队积极开展产学研合作,通过打通基础研究、应用开发、成果转移与产业化链条,不断增强学科团队的社会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学科的社会认知度,研发的“黑龙江省畜牧兽医云服务平台”已在全省13个地市141个县(区)及农垦所辖9个管局进行推广应用,并获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研发的“互联网+养殖环境”在线监测与智能管控平台已在北京首农畜牧、黑龙江九三农垦鑫源奶牛养殖专业合作社、依兰县润发牧业、齐齐哈尔龙江元盛牧业、佳木斯藏香猪养场进行实际应用。为黑龙江省奶业协会研发了“黑龙江省奶业大数据智慧云平台”,为全省500多家规模化奶牛场和50余家乳品企业提供数字化服务。

作为黑龙江省“三区”科技人才,长期为桦南、甘南、拜泉等国家级贫困县提供畜禽健康养殖信息技术服务,并培养了一批本土农业信息科技人才,尤其是帮助桦南县闫家镇闫家村建立了红树梅种植合作社,通过产业融合有效带动了农户脱贫。

上一篇:物联网工程